来源:广东石油化工咨询网作者:佚名发布时间:2014-01-28
年底催收货款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是比接单还要重要的头等大事。而中国锂电产业产能严重过剩,靠赊销做生意已经成为常态。财务紧张的公司比比皆是,这也给年底的货款回收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三角债也算是一大中国特色,在国内几乎没有哪个行业不存在三角债的情况。”一位在锂电行业有着十几年工作经验的电芯企业销售总监告诉《高工锂电》,当一个行业从无到有逐渐开始形成一个产业集群的时候,三角债的问题就不可避免。
事实上,近几年来,中国的锂电行业步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从量上来看,中国锂电池的总产值已经位居世界前三。据高工锂电产业研究院(GBII)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占全球锂电池市场份额29%,比2012年提升了1个百分点,主要在电子烟、移动电源终端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然而,同其他的行业一样,中国的锂电池行业发展到现在,各种三角债盘根错节。锂电池行业从上游材料到下游pack厂无一幸免,只是每个公司所面临的情况或轻或重,稍有不同。“三角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将会长期存在,这在中国现阶段是没有办法改变的。”高工产业研究院院长张小飞博士在第一届G20锂电峰会上表示,既然大的环境不能改变,那能改变的只能是企业自身。锂电行业的优秀企业应该联合起来形成一个信用企业联盟,把信用不好的企业拉入黑名单。
形成信用企业联盟是一个美好的愿景,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三角债问题对行业产生的困扰。而随着年关临近,各大锂电企业催款力度加大,应收、应付账款所引发的三角债结症愈发凸显,应当引起整个锂电行业警惕。
三角债危机凸显
进入第四季度之后,随着各锂电池板块上市公司的销售业绩持续增长,其应收账款也在急剧攀升。记者对12家主营锂电业务的上市公司第三季度的应收、预付账款进行梳理统计发现,多家上市公司应收账款较初期增幅超过30%。
而包括多氟多、杉杉股份、德赛电池、万向钱潮在内的上市公司第三季度应收账款均超过2亿元,其余赣锋锂业、大东南、九九久等5家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则都在1亿元以上。
一般而言,企业规模扩大后,对应的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相应也会增加,但这两项数据如果都出现大幅增长。或者应收账款占据营业收入的比重过大,就应该格外警惕行业里的三角债问题。“一方面是别人欠自己的钱在增加,而另一方面自己欠别人的钱也在增加,事实上不止上市公司,锂电行业非上市公司的账款拖欠情况更加严重。”一位长期关注锂电行业的证券分析师向记者透露,过于庞大的应收账款不仅加大了营运资金的占用,不利于经营效率的提高,而且也将引发坏账导致公司蒙受巨额损失。
“这条产业链本身就比较紧,一旦有一个地方断裂,其他的也可能会断。”张小飞博士表示,当大家紧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只要供应链其中一个环节发生断裂,就会形成连锁反应。
当行业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达到一定程度时,三角债往往会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最近东莞一家已经停产,正濒临破产清算边缘的电芯厂就证实了这个道理。东莞格力良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力良源”)是一家中小规模的铝壳电芯企业,公司在今年9月19号就因为现金流告急而停产,现在正面临着各路供应商上门催债的苦恼。
“格力良源现在尚欠各供应商的款项超过5000万元,公司在下游客户那边也有3500万欠款没能收回。”珠海格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坚毅告诉《高工锂电》,正是下游客户拖欠的账款迟迟不能结算,才导致公司陷入资金断裂的境地。
据了解,梁坚毅正是这次格力集团从母公司派来处理格力良源欠款问题的负责人。而此次事件的主角东莞格力良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正是格力集团的三级子公司,之间隔着珠海格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珠海格力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格力良源的处境只是锂电行业三角债发展到最后阶段的一个缩影。倒闭破产,应对各路供应商催债似乎是逃不过的魔咒,纵使是在空调行业如日中天的格力集团,在试水锂电领域的时候也会玩不转。
产能过剩是根源
锂电池是一个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行业,高工锂电产业研究所(GBII)分析认为,一条年产2000万Ah生产线至少需要5000万元的投资;对于没有资金积累的电芯企业而言,唯有通过银行贷款才能维持产能扩张。
然而,锂电电芯业务造血功能有限,电芯业务毛利率普遍在20%左右;扣除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售后服务、设备折旧等,大部分企业销售净利率低于5%,甚至亏损。因此,没有集团背景的企业只能通过借新债偿旧债的形式,获得企业现金流。
大集团背景的电芯厂家,在销售策略上往往比较保守,对于下游客户资质选择苛刻;依靠自身发展的电芯厂则比较激进,侧重于销售增长。而这些锂电企业一旦放松对下游客户资质选择,必然会推升呆坏账率,从而增加现金流动困难。这也是导致企业负债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角债在每个公司都会存在,格力良源之所以会因为三角债而走上绝境跟其选择的低端客户有很大的关系。”湖南长远锂科有限公司的业务经理方程告诉《高工锂电》,长期以来格力良源所选择的客户都是那些国内的山寨手机厂商,而这些小厂商的信用很难保证,随时都有可能跑路或关门。长远锂科作为格力良源的供应商之一,尚有1200多万的欠款没有收回。
另一方面,终端市场的风吹草动对上游电芯和电池材料企业所带来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近三年来,终端市场的需求变化给电芯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珠三角一带,大部分电芯厂以铝壳为主,他们的下游客户集中在山寨手机制造商。苹果、三星等智能手机横空出世,对传统手机造成了强大冲击。
根据某国际调研机构统计数据表明,2011年山寨手机出货量2.55亿部。同比增长11.84%,相比前两年40%以上的增速大幅下滑;2012年出货量将下降至2.13亿部,同比下滑16.47%。2013年中国市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已经远远超过山寨手机的市场份额。这种变化,对我国铝壳电芯企业的盈利造成不利影响。
事实上,自2010年以来,智能手机时代已经开始逐渐取代功能手机之前的市场份额,苹果、三星的强势崛起,“中华酷联”也开始形成牢固的本土化品牌,剩下来的三线国产山寨手机市场也已经开始被瓜分殆尽。原来依靠山寨手机起家的国内铝壳电池企业已经是艰难度日,不少企业不是破产跑路就是被收购重组。
铝壳电芯企业江河日下的事实也让格力集团决定清除这部分不良业务,不然,以格力集团的实力,区区5000万的欠款又何足道哉?
锂电电芯企业负债率的分化,可以反映出我国锂电池行业生态环境的恶劣。而近几年又处在央行信贷紧缩周期,那些没有集团背景的电芯企业,更容易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危险境地,这也成为近几年以来一大批锂电电芯企业因为三角债而倒闭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大部分锂电电芯产能属于低端重复,同质化竞争,往往通过价格战、延长账期获得客户。”沧州明珠塑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谷传明告诉《高工锂电》,行业账期问题的恶化与部分企业开展恶性竞争不无关系。
与此同时,国内的电芯厂面临着外患,韩国三星SDI为了获得市场份额,举全国之力在锂电电芯行业打响了持续的价格战。过去三年时间里,最典型的2.0Ah的18650电芯的价格已经降至一美元左右。这样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在经过一轮轮的价格战之后,国内电芯厂的产品毛利率一降再降。
“产能过剩,持续的价格战和不断延长的账期都让行业的三角债问题一步步滑向危险的深渊。”江西福斯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栋认为,产能过剩是三角债得以固化的根本原因。
PACK企业高库存隐忧
资金成本大幅攀升极大侵蚀了企业的利润。恶劣的商业环境更让锂电企业雪上加霜。由于我国大部分锂电电芯厂家下游客户是中小PACK厂或者电子厂,在开发客户过程中隐性成本大,回扣环节多,账款回收难度大。这也是导致中国锂电行业三角债问题错综复杂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下游PACK厂库存大幅增加也成为三角债往上蔓延的导火索。
在多角债的关系中,一旦终端需求萎靡不振则会导致多家企业资金紧张甚至出现呆坏账。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工业成品库存指数显示,自2012年5月份以来一直处于48以上的高位,2009年和2010年该数值在46左右,反映出我国整体工业由于消费需求不足,导致企业库存处于历史高位。
锂电电芯作为电子工业的“粮食”自然而然与宏观大环境密切相关。根据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欣旺达(SZ.300207)发布的公司财务报表显示,公司营业收入增长不大,但是公司存货却大幅飙升。欣旺达2011年一季度的营收2.39亿元,库存1.26亿元;2012年二季度营收2.37亿元,库存高达2.24亿元;2013年第三季度营收5.10亿元,库存高达5.28